小涵在某交友软件上结识了自称是工程老板的车某。对方谈吐礼貌有风度,使用的“潮男”头像很快博得小涵好感,两人添加微信继续联系。车某不断对小涵嘘寒问暖,还提出要从云南老家给她邮寄当地特产菌菇,并介绍称当地野生自然资源很好,菌菇投资生意很热门。频繁的关心和交流让小涵逐渐信任对方。
一个月内,车某多次拍摄工地施工视频,声称工程款被拖欠,资金周转困难,甚至无力支付工人工资,并以此为借口向小涵借款。之后,车某又多次编造理由继续向小涵借钱,并承诺工程款项一到手肯定先还她。小涵并未怀疑,先后转账近21万元。
车某迅速向小涵告白,掉入甜蜜陷阱的小涵欣然答应。车某营造的人设真真假假难以分辨,沉浸在恋爱中的小涵还未意识到,对方已在为更大的“阴谋”做铺垫。有了“男友”身份掩护,车某的“搞钱”计划更顺畅了。他再次提起菌菇生意,渲染云南菌菇资源和培育条件的优越,并“画大饼”称项目盈利颇丰,还发去许多当地采摘新鲜菌菇的照片和视频佐证。见车某如此上心,小涵甚至一度觉得他很有事业心。
2024年7月,车某提出自己想投资菌菇生意,并邀请小涵一起投资。由于车某之前借款未还,小涵有些犹豫。但对方并不急于催促,而是一边维持感情,一边提供自己的账户流水,证明自己一直在做生意。最终,小涵彻底放下防备,同意投资。
车某描述的菌菇生意运转模式很简单:向老百姓回收野生菌,批量出售给有冷库的回收商,现收现结,无需场地设备。他要求小涵按每日菌菇收购量转账给他,并承诺“当天收款当天回款”。起初车某还如约回款,之后常以账户限额为由拖延回款时间,甚至称收到转账后因限额无法转出,要求重复转账。小涵多转的钱不仅未获返还,反被称“用于扩大投资规模”,实际全被车某据为己有。至2024年8月底,小涵共转出菌菇投资款300万余元,仅收回100万余元。